- 主帖回帖
- 1486 / 9699
- 在线时间
- 7855 小时
- 本人年龄
- 未补全
- 喜爱年龄
- 未补全
- 所在地区
- 同性角色
- 未补全
- 我的身高
- 未补全
- 我的体重
- 未补全
总版主(A)
|
香港电影一向充满大男子主义,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林岭东的“风云系列”,还有徐克的黄飞鸿,周星驰的无厘头,银幕上常常是血气方刚,砍砍杀杀,女性总是作为配角出现,充当花瓶,真正的女性电影更是寥寥可数,而其中被公认为“最虔诚、用力最深、成绩也最显著”的,便是关锦鹏。不仅他的影片内容是女人故事,就连他的影片片名也往往直接用“女”字,比如《女人心》、《三个女人的故事》、《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不靓》、《男生女相》,或者是与女性直接相关的名称,比如《胭脂扣》、《红玫瑰白玫瑰》。
关锦鹏1957年生于香港,从小受到喜爱戏曲的母亲的熏陶,对电影情有独钟。1976年考入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学习影视。可能是在妈妈肚子里时,粤剧大戏看多了,他动了当演员的念头,报名参加了无线电视台演员培训班,兼职助理导演。谁知,这一兼职,演员没当成,却成了专职副导演。1979年,关锦鹏正式投身电影界,担任了众多香港“新浪潮”电影人的副导演,陆续参与制作了翁维铨的《行规》、余允杭《师爸》,许鞍华《小姐撞到鬼》、《投奔怒海》、《倾城之恋》,于仁泰的《求子世界》等十余部影片。(关锦鹏谈新浪潮导演的影响)
在片场摸爬滚打的经历和跟着“新浪潮”导演取来的经,杂取百家,又经过独立思考,关锦鹏逐渐成熟起来,开始独立导片。1984年,他执导了处女作《女人心》,刻画了一群独身女人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描绘了社会转型期,白领女人对丈夫“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影片片段)影片拍的很传统,虽然还没有形成他的个人风格,但公映后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当年香港票房最高的电影,并获得198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项提名。如此辉煌的开始,奠定了关锦鹏日后的香港影坛“得奖专业户”的地位,几乎逢片必得奖,也使他从此开始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女性电影创作,在他精心构筑的影像世界里,观众往往可以看到不同面貌,不同个性的女性,角色塑造尤为细腻生动。
1986年,关锦鹏导演了《地下情》,这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描写了几个青年男女对待“爱情”与“死亡”的态度。“死亡”与“寂寞”是他的电影经常出现的课题,关锦鹏自己说:我怕死,我怕黑,也怕坐飞机。小时候,“死亡”就对他产生过影响。五、六岁的时候,关锦鹏的外公在菲律宾过身,外婆与妈妈哭得死去活来。隔了一阵子,他竟然走到跟前,问妈妈:“我公公死了,你几时死呀?”他对死亡既害怕、疑惑,又好奇。然而,也就是因为怕死,所以“死亡”便为他带来很多疑惑,使得他在自己的电影中将那些疑惑一步步呈现出来。(影片片段)
1987年,他导演了《胭脂扣》。《胭脂扣》描写了30年代青楼女子如花与英俊的十二少一起殉情,没想到,她来到阴间后,却没发现十二少的身影,便回到阳间寻找,希望能够再度相会。此时已是80年代,通过一对在报社工作的青年男女的帮助,找到了十二少的消息,未曾想当年十二少根本就没有真的死去。在回到阴间之前的最后一晚,如花在一家制片厂找到了早已潦倒和衰老不堪的十二少,他将胭脂盒还给他,重新回到阴间去寻找快乐。影片描写的是30年代和80年代,表现了阴间和阳间两个世界。这种跨越时空的飞跃,并没有以鬼怪为主,用特技来赢得观众,相反,关锦鹏将这部悲情片拍得哀怨缠绵,营造了一个凄美、哀惋的画面气氛,把如花这一“鬼”的形象塑造得温情脉脉、楚楚动人,令人一洒同情之泪。而且,观众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导演对于角色的认同,关锦鹏说过:如花有多痛,我就有多痛。(影片片段)此外,关锦鹏的影片总是请当红的大牌明星出演,而他也总能挖掘出他们作为偶像背后的演员特质。《胭脂扣》就把红歌星梅艳芳送上了第二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领奖台,影片还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摄影、最佳美术设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7项大奖以及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和法国第十三届“第三世?989年,他又执导了《三个女人的故事》(又名《人在纽约》),一举独得第二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8项大奖。影片描写了三个分别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女子在纽约的一段经历。三个内心空虚的女人在纽约雪花纷飞的街头大喊大叫,发泄心中无根、无奈的迷惘情绪。关锦鹏在影片中删去了戏剧性的场面,代之以极富情趣的生活片段,真实、细腻地体现了中国人在异乡作客的复杂精神世界和人生感喟。
《阮玲玉》是关锦鹏1991年的作品。影片题材取自中国默片时期杰出的女明星阮玲玉的生平。阮玲玉富有戏剧性的婚恋和自杀事件,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但关锦鹏感兴趣的并不是重塑阮玲玉的一生,他只是想通过电影这个媒介,探讨一下电影的本质,他的真与假。他永远不相信电影可以百分百呈现真实,他认为电影只能还原一个真实,还原一个电影生活上的气味。所以,关锦鹏选择了将三十年代与九十年代两个时空交错的第二个剧本,在90年代的演员和30年代的角色之间构成一种对照,对比两个不同年代的人,对人事与感情的看法,启迪人们对生命作出反思。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具有如同现场的真实的效果,从而改变了传统电影真实性的观念。(影片片段)影片造型极富现代感,突出光影运用,透现出浓厚的怀旧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影片一经出炉,便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交口称赞,获得了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5项大奖,还让张曼玉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这可是中国女演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第一人,由此开始,张曼玉也步入了国际影星的行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试图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银幕一直被认为是死路一条,直接一点就是没法拍。因为张爱玲的小说极注重文学语言的自身魅力,而且有很多表现人物内心的感觉、情绪的心理描写,还有大量旁白,来进行评议。而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将小说具像化了,落实到具体的人、物、境上面,于是,小说所提供的本来有我们的想象力去补足的空间被关锦鹏的影片代替了。因而,我们每每想起振保,脑子里挥不去的是赵文暄,甚至当我们重读小说时,会产生一种是小说在摹写电影的奇怪感觉。(影片片段)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恩恩怨怨在关锦鹏的眼界里既浪漫又现实,热情奔放的红玫瑰,纯净刻板的白玫瑰,经摄影师杜可风的一双妙手,幻化成一束红,一束白,在你眼中挥不去,抹不掉。这部由他1994年执导的的《红玫瑰白玫瑰》,又获第三十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5项奖。
《越快乐越堕落》是一部“同志电影”,描写了几对缠杂不清的同性恋、异性恋。说到这儿,我们不能不谈一谈关锦鹏的性别问题。关锦鹏对女性的敏锐洞察源于自己特殊的性别倾向。关锦鹏自己说:“我不是立意要拍女性电影,但总不自觉地站在女性角度去看事物。”在1996年他为纪念电影诞生百年而拍摄的纪录片《男生女相》中,他这样说道:“(影片片段:家中阴盛阳衰)”。《越快乐越堕落》中曾志伟那种“处之泰然”的形象就有他自己的影子。在《男生女相》里,他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用独特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影片百年最明确的变化。(影片片段)
《有时跳舞》是关锦鹏的新作,描写了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几个男男女女,面对瘟疫来临时的不同表现。这个不知名的小岛,虽然他并没有指明是香港,大家却已经心照不宣了。(影片片段)
“97情结”是关锦鹏近期创作中总会触及到的问题,面对回归,香港人都是什么心态呢?这里就要提到关锦鹏的另一部纪录片作品《念你如昔》。影片用极其唯美的影调,和细腻舒缓的节奏,讲述了关锦鹏自己在97来临之前,对香港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无限怀恋,寄托了希望香港仍旧如往昔一般繁华美丽的愿望。(影片片段)
这就是关锦鹏,他总是以其敏感的时空观念和对女性世界的关注,思考着电影与真实的关系,并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对待自己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