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找回帐号|登录帮助

5360|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产部携号换套餐通知引发携号转网猜想

[复制链接]

总版主(A) Rank: 12Rank: 12

[ 1楼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6-10-19 21:34发布于 10-19 21:34 较早前 |只看该作者
携号转网最大的考验是运营商利益的平衡和对称管制

今年8月,当广东联通以“准号码携带” 为噱头推出双模卡促销时,外界还未曾想到,2个月之后,这个噱头会以信产部通知的形式,成为运营商们必须遵守的又一规则。

10月17日,《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悄然出现在信产部的官方网站。《通知》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俗称“移动电话本地网”),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

这意味着,电信资费改革数年来,移动运营商们苦心经营的品牌营销战略将受到巨大冲击,运营商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资费差别或将雪融冰消。

营销模式冲击

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国移动或是 中国联通,资费套餐几乎都是局限于某个业务品牌内,不同品牌的用户可选择的资费套餐也完全不同。

中国移动一直通过全球通、 神州行、 动感地带等子品牌细分用户,不同品牌之间的资费和服务差异巨大。而中国联通今年以来也对旗下子品牌进行全面调整,打造世界风、如意通、新势力等细分品牌,10月17日晚还推出了新势力的品牌代言形象“个性公仔”,欲以全新形象争夺年轻用户。

通过不同的服务和资费套餐锁定细分用户,在增加用户APRU值同时获得用户认可,这已经成为移动运营商最具竞争力的营销手段之一。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细分品牌策略也难免尴尬。“大家都在抢用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推新套餐,用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噱头吸纳用户。”重庆一位运营商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手机单向收费、超低资费包月等在地方市场层出不穷,资费政策数月一变甚至一月数变。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该人士说,为了保证APRU值,运营商一般都会规定,手机用户在选择一种套餐后,在不更改手机号码的情况下不能选择新推出的套餐。于是在层出不穷的新套餐刺激下,运营商客户不断流失——从高资费的套餐流失到低资费的套餐中——而一个手机用户购买多个手机号,号码空置的现象也愈发严重,“老用户用不了新套餐后进行投诉的情况非常普遍”。

“这或许是《通知》出台最关键的原因。”该人士认为,按照《通知》规定,在运营商内部,子品牌和资费套餐对用户的“捆绑”全面消失。

不过,据移动运营商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品牌对应的技术支撑系统并不相同,执行《通知》预计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并有可能需要投入成本时间更新系统,“此外,《通知》对运营商现有品牌套餐的制定也会产生冲击”。

“未来一年内,运营商很可能把各大品牌接近20多个套餐缩减为7~8个,并作出进一步的资费调整。”电信专家陈金桥则认为,为了防止新政策实行后用户大规模重新选择套餐而造成客户流失,以及品牌内部不同资费套餐重叠产生的不良效果,在《通知》正式实施前的2个月时间内,运营商的现有营销体系就将会进行全面调整。

“不过,目前运营商的子品牌和客户细分已经较合理,现有主要的资费套餐价格对应不同的服务内容进行,所以资费体系的变化对其品牌的冲击力将很快得到适应。”陈金桥认为,《通知》将为运营商的营销模式带来良性的促动,“未来资费套餐和业务创新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携号转网前兆?

在很多运营商人士看来,《通知》的出台是信产部两年来电信资费改革的延续。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信产部负责人就开始频繁提及电信资费改革,并表示将以之顺应市场竞争态势,解决传统通信资费政策中一些渐渐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在随后2年多时间中,这一思路为信产部陆续出台的政策所印证。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基础业务到增值服务,从放松定价权限到强调用户权益,连串的调整细节形成流畅的“组合拳”,沿着电信资费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进。

《通知》出台后,更引发了业界对“携号转网”政策的遐想。

“号码携带”指用户位置移动或更改网络、业务时都无须更换号码。这一政策对中移动等传统优势运营商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不过传言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进展,目前有猜测称可能在中国发放3G牌照前后出台。

而在《通知》出台后,有业内人士猜测认为,实现用户携号码转套餐的下一步,正是号码携带中最关键的一步——携号转网。

“如果要实现运营商间的携号转网,就需要首先实现运营商内部跨业务之间的携号转换。而《通知》的出台令运营商内部的携号转换在2007年初就可以实现。”业内人士说,“这意味着,携号转网的实现难度将大大降低。”

不过,陈金桥认为,《通知》的出台与“携号转网”之间并没有关联。

“携号转套餐和携号转网的实现难度不是同一个量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也表示,前者只需要运营商内部进行营销体系的调整即可,后者则需要协调所有运营商的利益,“对运营商的利益平衡和对称管制等问题都需要详尽考虑,否则‘号码携带’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将无穷无尽”。

2004年1月1日,韩国正式推出跨运营商间的“号码携带”政策,并对强势运营商SK电讯进行非对称管制,随后引发其国内多家运营商之间的持续争斗。

总版主(A) Rank: 12Rank: 12

[ 2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9 21:35发布于 10-19 21:35 较早前

不改号换套餐技术没障碍 就查中移动联通配合

浙江、上海、河南等多个省市早已实现不改号变更资费套餐,专家称运营商实施该政策并无技术障碍

在本报昨天关于《手机用户将可不改号变更资费套餐》的报道见报后,业界人士和读者对此指出,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已经实施换套餐不换号的背景下,主管部委出台这一政策,有意针对北京这一块移动资费改革的“最后阵地”。国家发改委指出,这一政策出台后,运营商不论是否积极配合,但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障碍。

新政或重点针对北京市场

前天,信产部对外发布通知指出,从2007年1月1日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用户将可以在不改变现在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各个资费套餐,运营商“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

记者昨天了解到,事实上,目前在上海、浙江、江西和河南等诸多省市的用户早已经可以不换号自由选择各种套餐优惠。国内知名电信专家王煜全指出,实际上国内许多地区都已实施这一措施,但由于运营商不愿意主动去宣传,导致许多用户都不知道。

对此,北京的许多手机用户认为,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资费较高的北京市场。

他们认为,北京作为全国电信资费的最后一块坚冰,一直没有真正降到位,1600万北京市民使用的是比外地用户高得多的移动资费。他们认为,就算这一政策运营商能够落到实处,现有的套餐资费仍然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读者甚至明确地指出,最明确的改革措施就是直接降价,单向收费,改变现有资费体系的高价位。

目前,纵观全国移动通信市场,北京是资费最高的城市,一直为北京的手机用户所诟病。虽然几经资费调整,但目前的价格水平仍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已经普遍实行单向收费,多种资费方案均大大低于北京的平均价格水平。

“只看运营商想干不想干”

昨天,有专家提出运营商可能会消极应对信产部的这一文件规定,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价格研究所主任王学庆表示,就他了解的情况来看,信产部出台这一文件是一件好事,在他看来运营商应该不会消极应对。

王学庆指出,中国移动的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品牌,实质上都是在同一个通信网络上运营,用户在不换号码的情况下选用不同资费套餐,对运营商只是操作上的问题,“没有太多技术障碍,只是想干不想干的问题”,“不存在什么好改不好改的问题”。

王学庆说,一个用户从一个品牌的资费套餐换到另一个套餐,对运营商来讲,只需要针对用户情况进行计账系统的调整,“将用户号码从这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就可以了”。在他看来,北京的移动资费与外地仍有较大差距,还有下降空间。

新政可能让运营商钻空子

昨天,有专家针对信产部的这一份文件提出了异议,认为针对一些优惠程度较大的套餐,运营商会预先停止发展新用户,以规避这一新政所带来的损失。

信产部的这份文件规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经停止对外发展新用户的套餐业务将不受此文件的限制。

这一规定可能为运营商提供钻空子的机会,也就是说只要运营商将某套餐“停止发展新用户”,就可以逃脱新政策的约束。至于是否真的“停止发展新用户”,则是很难监督的。

有专家据此提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2007年1月1日之前把现有的、对自己可能不利的套餐全部停止发展新用户,此举既没有违背信产部文件的规定,也保护了两大公司的既得利益。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称,“有这一条,等于任何实质性内容也可能不会改变”。

“今后运营商可能会规避主管部委的监管,推出一些短期价格套餐,一般合同期为3个月,打季节性价格战,合同到期套餐优惠就终止。”王煜全说不过王学庆认为,首先移动运营商不会突然停止已经实行的资费套餐,即使是要停止发展用户,拿出新的套餐方案前也会有一个说明解释期。

手机资费套餐将会更多

王学庆认为,资费价格的刚性决定了电信资费只会降而不会往上涨,今后的套餐会更多,更加优惠。今后移动运营商肯定会推出更多、更优惠的资费方案来吸引用户。在新方案正式实施以后,可能会出现全球通的号码用户使用神州行的资费套餐,动感地带用户享受神州行的超低资费。

据此,王学庆认为,今后运营商现有的运营子品牌可能会随之变得模糊,品牌之间的界限会因此消失。但王学庆认为,今后移动运营商的套餐和业务品牌会更多,更加细分。

昨天,北京联通一位人士也指出,今后运营商不会就此取消资费套餐这种竞争手段,由于不同用户愿意使用不同的套餐,因此运营商的资费体系不可能最终统一为一种套餐的局面。

总版主(A) Rank: 12Rank: 12

[ 3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9 21:47发布于 10-19 21:47 较早前

手机带号换套餐 运营商面临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信息产业部要求,从明年1月1日开始,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俗称“移动电话本地网”,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在不改变号码情况下,可以自主地选择所有的资费方案。

至此,同一网络内业务品牌的垄断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来挑选自己适合的套餐。此间,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将导致用户从高资费的套餐中退出而选择低廉的套餐,运营商既面临着设备、计费系统的更新,更面临着收入下降的压力。

事实真的会如此吗?

对此,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表示,用户只是扩大套餐选择范围,但从中获得的资费好处或许只是“象征性”的。

毋庸质疑,用户确实可以从中可以获得很大的便利和选择权,但是套餐的制定权毕竟还在运营商手里。同时,用户从高资费的套餐中退出选择更加优惠的套餐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损失,但这个损失是十分有限的。不同的套餐,有不同的定位和适用人群,绝大多数用户不会因为套餐可以变更而选择更换,因为用户在选择套餐时就已经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套餐。

其实对运营商潜在的一个巨大好处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移动电话本地网业务品牌和资费的互转在方便用户的同时,更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黏着度。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舒华英分析,因为更换品牌不需要更换号码,大部分用户在对某一品牌不满意时,会选择换一个品牌试试,而不是换一个运营商试试。

从目前中国移动和联通的套餐情况来看,几大业务品牌几乎涵盖了一个人从学生时代到踏入职场再到事业有成整个人生不同阶段所适合的各类套餐。这无疑会使用户在不同的阶段都能选择适合的业务品牌和套餐,而同时并不改变号码。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满怀信心的表示“该政策对联通是个很好的机遇”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当然,这一新政策的出台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考验,这一政策将转变过去运营商之间的表层的、简单的资费竞争,而变为一种管理水平的较量和聪明智慧的竞争。

要想长久的留住用户,必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套餐。不同的套餐定位需要更加清晰和明确,避免目前自有品牌之间形成竞争的局面。同时,需要运营商发挥极高的智慧,使业务品牌之间的套餐具有一定的衔接和配合,打造一张全面覆盖个人成长历程的资费网络。

所有这些不仅将会进一步规范电信行业的竞争,也会极大的促进中国移动和联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智慧。

而且,在这一政策中电信用户的权利切实得到了尊重,也获得了很大的便利,意义深远。相比所有这一切,设备、技术以及操作上的压力已经变的微不足道。

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预见,未来用户更换运营商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因此,中国移动与联通除了在资费套餐设计的水平上的竞争之外,能否抓住初入网用户成为制胜的又一关键因素。

总版主(A) Rank: 12Rank: 12

[ 4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9 21:50发布于 10-19 21:50 较早前

“准号码携带”几家欢喜几家愁

近日,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在不改变号码情况下,可以自主地选择所有的资费方案。

笔者认为,在技术与市场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下,此同一网络内部号码可携带政策一旦得到运营商切实履行,将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监管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大进步。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准号码携带”将给运营商的竞争博弈规则带来重大改变,也会给我国电信监管带来巨大压力。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准号码携带”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商品牌细分策略、ARPU值的维持,甚至将直接改变各大电信运营商竞争当中的博弈规则。

一方面,电信行业的产品是提供“信息转移的服务”,具有很强的产品特殊性,在语音通信仍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用户对电信服务产品的差别很难感知。尤其是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通信产业来说,虽然某些电信运营商的品牌细分策略已经较为成功,但从整体来看,运营商各种用户品牌以及业务品牌的区别还停留在主要通过套餐资费区别的初级阶段,真正依靠提供及其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用户选择品牌的情况还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同一网络内可以随意选择资费套餐服务,运营商苦心经营的品牌细分策略将受到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对于运营商近年来一直苦苦维系但依然持续下降的ARPU值来说,“准号码携带”政策可谓“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准号码携带”政策将改变各大电信运营商竞争当中的博弈规则,行业主导运营商可以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发挥各方面资源的“协同作用”,对市场追随者造成致命的打击。根据我国电信监管的非对称管制政策,中国联通的资费可以比中国移动低10%,但是自2001年信产部正式批准中国移动套餐资费,中国联通的价格优势已经极其微弱。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移动的资费平均下降50%-70%。在同等资费情况下,中国联通无论是在网络规模、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还是在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国移动抗衡,“准号码携带”恰恰在资费上使得两运营商竞争地位更加“平等”,主导运营商的其他优势就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对于电信监管部门来说,引入“准号码携带”将大大提高监管难度。各大移动运营商在明年元旦能否按《通知》要求,实现“准号码携带”就是对电信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重大考验。

根据各运营商2005年度财务报,中国移动净利润高达535.5亿元,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仅为49.3亿元,与其相差十多倍。有人甚至认为,实力与发展速度上的差距,表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竞争局面已经名存实亡。笔者虽对此观点不敢苟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电信产业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此次“准号码携带”政策规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在不改变号码情况下,可以自主地选择所有的资费方案,实际上使得运营商的定价策略更加灵活,在主导运营商在资费制定上更加主动的情况下,如果电信监管部门不加大对主导运营商的监管力度,在资费上继续贯彻落实“非对称管制”,“准号码携带”或许将加剧我国电信产业结构失衡。

总版主(A) Rank: 12Rank: 12

[ 5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9 21:59发布于 10-19 21:59 较早前

信产部:明年起手机资费有望实现本地网内同价

从明年开始,中移动和中联通旗下的所有手机用户,将有望在本地网内自由选择该运营商的所有资费套餐,从而改变目前运营商对不同品牌用户区别定价的现状。昨天,信产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中移动、中联通两大运营商,必须尊重用户对手机资费的选择权,不得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资费及业务。

有望取消网内区别定价

据了解,根据信产部这则《部清[2006]630号》文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同一运营商旗下本地网内的所有用户,均应享有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该运营商的所有资费方案(已经停止发展用户的除外)。

同时,信产部要求运营商从目前开始,对技术、设备等进行改造,同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时间表,并在今年12月1日前,报相关电信监管部门备案并进行公布。

引人关注的是,信产部的这则通知,有望抹平此前运营商对预付费和后付费用户的区别定价。

中移动和中联通两大运营商,目前均将用户区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两种:中移动旗下包括后付费的“全球通”品牌,和“动感地带”、“神州行”两个预付费品牌;中联通则拥有G/C两网的“世界风”后付费品牌和“如意通”、“新势力”两个预付费品牌。与此对应,中移动和中联通往往对后付费品牌制定较高资费,预付费品牌的资费则相对较低,但后付费品牌在国际漫游、配备专人客户经理等服务上要好于预付费品牌。

业内普遍认为,信产部下发这则通知后,“全球通”用户有望在保留号码的情况下,选择“神州行”及“动感地带”的较低资费。北邮教授、电信专家阚凯力则认为,这则文件有望进一步降低国内电信资费,并取消运营商对用户的歧视性定价。因为运营商为了吸引新用户,往往对新发展用户给予较大的资费优惠,大量老用户却无法享受新资费的优惠,因此带来电信资费的不平衡。这则规定出炉后,可望缩小新老用户间的资费差距。

彻底统一资费仍需时间

“不过,能否说明年就可以一定取消预付费和后付费用户之间的差别,现在来看仍为时尚早。”阚凯力称,由于涉及国内约4.5亿用户的庞大群体,运营商可能将面临较大的系统改造和升级压力,具体的实施时间仍未能最后确定。

昨天,信产部在下发通知后,也未对通知进行具体的说明,其新闻发言人王立健的手机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中移动和中联通两大运营商则分别证实,已经收到信产部的具体通知,对其细则仍在研究中。

“联通已经收到这则通知。从通知的情况看,信产部要求从明年起实施,应该是给移动和联通留下4个月的系统改造时间。”昨天,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据该负责人称,根据联通的流程,联通将在收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市场部对文件进行研究,随后再根据计费部门的情况,对相关的计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最终形成具体的资费体系,下发各省公司执行。

尽管中移动和中联通两大运营商表示,对于信产部的文件仍在研究中,但深具意味的是,两大运营商均未正面回复是否会对旗下所有用户采取统一资费。

老客户不再“补贴”新客户

业内普遍认为,该文件出台后,以往移动和联通频频出现的恶性价格战有望得到抑制。

“中移动和中联通两大运营商的资费价格战之所以激烈,主要原因在于运营商可以利用老用户的高资费为新用户进行补贴。”电信专家王煜全分析。

王煜全称,以中移动为例,因其拥有大量来自高端老用户的资费收入,足以支撑他们为神州行、动感地带等新用户降价。“但这种情况明显不合理,与全球电信业都是向老用户提供优惠,向新用户收取较高资费的情况背道而驰。”王煜全表示,新规出炉后,运营商一旦降价,显然将面临大量用户转品牌的现象,这将抑制目前运营商频繁降价、但优惠资费始终无法令人满意的现象。

但他同时也表示,允许用户自选资费,并不意味着移动、联通将取消现有高、低端用户的品牌区分。他透露,在此前信产部对电信资费向相关专家进行的咨询中,已经有电信专家建议,运营商可以采用“原高端客户在申请低资费后,将丧失高端品牌服务”的方式,以维持目前的高低端品牌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禁止发布无意义内容,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