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找回帐号|登录帮助

979|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防艾] 从5800万留守儿童看“大唐东典”教育

[复制链接]

布衣平民 Lv1 Rank: 1

[ 1楼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04-22 11:38发布于 04-22 11:38 较早前 |只看该作者
——山东郯城大唐学府办学思想与创新发展解读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形成了人力资源大流动的时代特色,也遗留了很多流动人口的家庭问题,特别是目前大约5800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这种后患问题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有责任的人士为国家去担当。在山东省郯城县,由王勇基带领的大唐学府就在勇敢地担当着,他们认真分析当地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用公益性的事业观,先进性的教育观,民族性的价值观,共同支撑大唐学府的办学,使办学达到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高度,达到了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高位,达到了夯实发展基础缔造“大唐东典”教育品牌的高尚。如此以文化为爱,以学校为家,以学习为乐的新留守儿童教育景象,将问题神奇地转化为教育提升的机遇,实现了科学发展的教育成果。如此良性转化是如何实现的?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大唐学府。

勇担时代重任 成就大唐学府

在“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留守儿童的规模正成比例扩大。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放到今天的时代,可以解读为政府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而问题不解决不仅仅会使一个孩子成长荒废,而且会让千万个家庭的发展贬值,更会给民族发展的未来造成隐患。这种需要大而化之的问题,有了敢担当的一群人和会担当的一群人,也就迎刃而解了。结合科学发展观指导,将问题转化,变成另一种机遇,化腐朽为神奇,也一定会成为更大的发展力。

大唐学府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提案”中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的切实问题,比如祖辈人员或亲戚看护,导致心灵心智无法放开,孩子的成长得不到健康引导等。同时大唐学府细致入微寻找问题所在,从政府、学校、家庭各个层面探究,研究有没有力量去担当,怎么投入、怎么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积极出台可行的解决对策。除了从问题产生的三大层面逐个找到方法,还从相互整合优化来寻找出路,同时向外拓展,借鉴更多的企事业成功发展经验,比如SOS儿童村的模式,用自己的智慧,从能担当证明会担当,可以担当,担当成功,这就是大唐学府办学脊梁的准确勾勒。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血脉和传承系统,将“留守儿童”教育这项大事业做好,是这个血脉系统免疫力提高的时代需求,而且是一种来自民间教育的本能需求。大唐学府办学出发点为民生所需,教育部门批准于2004年创办的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于一体的新型寄宿制民办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和原临沂师院院长杨燕钧教授任名誉校长。校长王勇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政协郯城县第五、六、八届委员、九届常委,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原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英才高中执行校长,第三届2011影响山东60风云人物。

替国家分忧,为百姓造福,急社会之所需,解发展之所困,关爱留守儿童,引导其健康的人格成长,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情感、教育等各方面缺失,用全寄宿的办学模式,通过学校这个思想、情志圣地,让为家庭幸福努力付出的外出经商务工的家长有了切实的后方保障。大唐学府潜心经营把学校办成为小家庭之外的孩子的大家庭,以文化为核心,营造“诺贝尔之家”、“华罗庚之家”、“居里夫人之家”、“丁肇中之家”、“俞敏洪之家”、“马云之家”等一个个全新的家,办学8年来,大唐人在追求“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的教育理想中,勤于奉献,百折不挠,在“诚、公、明、仁、达”的校训精神引导下,学校逐步形成“和睦、和善、和谐”的校风,坚定朝着“让孩子成人、成才、成杰,让家长省心、放心、开心”的办学目标努力。学校积极实施“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治校方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分层次教学,以优质教育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破解当代难题 创新品质教育

问题蕴含着机遇。“留守儿童教育”在称之为当代难题的时候,同时也存在着机遇的一面,问题与机遇总在一念之间。

因为特殊的时代遗留现象,而给办学带来了机遇,大唐学府在这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发展历程中,正视挑战,发挥智慧,办学思想跳出狭隘的发展框架,紧紧抓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荒芜的机遇,努力开垦全寄宿的“大家庭”文化沃土,将孩子全身心吸引到文化所带给的爱与呵护中,转移情感需求方向,全身心、全方位为留守儿童服务,让每一位走进大唐学府的孩子,都能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们立足实践,大胆创新,描准学生们的“人生、人情、人性、人和”,真诚地呵护、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静下心学习、张开嘴说话、抬起头走路、挺起胸做人”,使前来读书求学的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学校“身有所安、心有所定、情有所依、志有所向、神有所往”。按照王校长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适的教育”的管理理念,大唐学府朝着心中的理想,扎实履行新时期留守儿童优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大唐学府的努力感动着关注教育每个层面的人,让学生在如此珍贵的幸福环境中,怀有感恩之心,让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去享受成长的快乐。大唐学府的管理模式是“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家庭化住宿,生活化德育”,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家”能吃好、住好、玩好、学好。父母的工作、学历、阅历和生存压力都制约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思路。大唐学府的教育是“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关注、全过程欣赏、全人格理解”。接送学生时有专人照顾,学生生活起居有专门的教官或生活老师负责,小学生宿舍内都有生活老师与学生住在一起,督促他们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按秩序洗刷,教育学生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协助孩子保管好衣物、整理好内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给低年级学生讲故事、看电视,让每一名学生在学府生活温馨舒适,学习勤奋努力,习惯素养良好,品性健康发展,养成自觉、自理的能力和集体的观念,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每年中考90%以上的学生都能考进重点中学。

大唐学府的教师在清楚自己为什么样的孩子服务的时候,油然而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将爱的教育融入知识的传播中。大唐学府的办学定位是:校长与教师是合伙人,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是真正的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关系。建校以来,有6名研究生、3名公务员、12名事业编制、148名公办教师从大唐学府步入新的人生轨道。怀揣梦想、勇于担当的“大唐人”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教书育人,在研究当今学校普遍存在的不足,借鉴中外优秀教育成果,在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课改名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实用的高效课堂、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潜心研究、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大唐”特色的教育模式和“大唐东典”优质教育品牌。“爱心课堂、微笑教学、和谐教育、科学发展”丰富内涵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这一优质教育品牌经专家、学者认定,已于2009年在国家商标总局成功注册。

让家长在为幸福家庭拼搏之后,反省着自己素养的提高,在配合学校教育中不以“留守”为顾虑,而以“留守”为契机,对自身开发第二次成长,这也是大唐学府教育效应延伸的成果。大唐学府积极做好以下工作:1.每月一张联系卡、一张报纸、一封信、一份工作大事记;2.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印发一本教育资料汇报书,进行一次集中家访;3.定期邀请家长听课、评课和监考;4.请专家给学生家长进行教育专题讲座,提高他们的修养水平。这些举措让家长成为办学的一种社会参与力量,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将大唐学府全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方式宣传出去,扩大大唐学府的公益范围。在大唐学府办学中,家长不仅可以省心、放心、开心,也自觉自愿地成为了大唐东典教育的义工。

建构公益教育 树立办学典范

从大唐学府用心担当、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到师生受益、家长参与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优美的现代教育公益事业图像,也是大唐学府自然天成的公益义举,才成就了大唐学府的教育品牌,从而在现代教育改革潮流中成为创新教育发展的典范。

大唐学府在短短8年时间内,从一所筹建中只有十几间屋,占地不到一亩,仅有一个班50名学生的实验小学发展到今天拥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1260人、教职工188人的全新寄宿制学校,是与大唐学府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密不可分的。大唐学府不惜巨资打造校园环境,开辟“第三课堂”:他们改造宿舍、修建运动场、新建水冲厕所和新能源洗浴中心,学校养鸡、养雉、养猪、养猫、养狗、养鱼、养鸟,种花、种草、种树、种菜、种粮,校内1—84岁各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有兄弟姊妹、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孤单,这一切都给学生处处皆是“家”,无处不教育的感受。王勇基校长充满激情地说:“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在这里都能找到家的感觉和温暖,使他们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创设环境育人的生态时空,让优美、高雅的环境陶冶莘莘学子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成长的多元人生,流水无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每个年级管护一片树林,每个班级经营一处花园或草坪,每一名学生呵护一棵花木,挂牌到人与小树共成长;曲径通幽的小树林里设有多个读书角、英语角,棋牌桌,周边墙壁上有学生自主练笔的一块块黑板报。在共同成长的氛围中彰显增知、塑品的进取精神。每一方空间在大唐人的教育设计中,都化为了学生成长的摇篮、学习的天地、快乐的家园。

“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王勇基校长和大唐人创新办学的原动力,也是全体“大唐人”的共同愿景。在共同的追求中,一大批有理想、有热情、有爱心的贤达俊彦云集大唐学府,共同打造着“大唐东典”的教育品牌,共同分享着教书育人的荣光。

大唐学府让我们看到了办学的高度,这种高度来自于“大唐人”的民族使命,来自于“大唐人”的勇于担当。“大唐东典”教育,让留守儿童看到了光明和希望。2012年寒假,来自济南的三年级学生周佳哲悄悄神秘地告诉来校看望他的妈妈:“妈妈我告诉您,学校好不好不能看楼房好不好,要看校长和老师好不好。”先哲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却让一个稚嫩的10岁孩子诠释得淋漓尽致。

大唐学府服务的不仅仅是留守儿童需要呵护的身心成长,还有社会发展中留守儿童家庭需要的社会关怀。我们解读大唐学府的办学思想和创新发展,可以从大唐学府深深地感受到知识、文化、关爱铸造的温暖的家,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更能展望到全国5800万留守儿童们的美好未来。

后记:近来,人民网首位品牌志愿者王清君多次与王勇基校长电话交流大唐东典教育品牌的理念,对大唐东典品牌创立人王勇基校长的大爱之情、大智之心深表敬意,王校长的一段话让王清君足足一夜未眠。这段话就是“今天的留守儿童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真情关爱和综合基础教育,十五年后,他们很容易变成一群危害社会安定的低素质青年。让留守孩子的心不再流浪,是件大事情。”王勇基的事迹也感动了人民网王清君品牌推广团队。团队中的其中100多名志愿者决定,义务把人民网对大唐学府的专题报道面向全国各大教育、新闻、社会网站进行推广宣传。

人民网王清君品牌推广室(13181975588)转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禁止发布无意义内容,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