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帖回帖
- 1486 / 9699
- 在线时间
- 7855 小时
- 本人年龄
- 未补全
- 喜爱年龄
- 未补全
- 所在地区
- 同性角色
- 未补全
- 我的身高
- 未补全
- 我的体重
- 未补全
总版主(A)
|
从晚明起,礼学渐渐沦为反动。而此时,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引发了社会结构在一定程
度上的变动,动摇了礼教赖以支持的物质基础。李贽的“真性情”思想开始流传,朝廷虽
几次下令查禁“而其之行于人间自若也……而士大夫多喜其书,往往收藏,至今未灭”
.再一方面,明末压抑的政治气氛使得一大批文人投仕无路,转而放纵声色,自以名士为
号,“这些不入俗流的人以斯文扫地为乐趣,故意在雪中行乞,唱着莲花落,招摇过市,
痛饮狂歌,追逐女性,并且危言耸听”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以至于《风闻
杂记》作者讲“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到了清代,汉学兴起。文人整旧章,发先圣原意,倡言求真,对礼教更是大加口诛笔
伐。戴震的一番话也许能够勾勒出一点当日的思绪,“君子亦无私而亡矣,不贵无欲。君
子使欲出于正,不出于邪。不必无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于是谗说诬辟反
得刻议君子而罪之。此
理欲之辧使君子无完行者,为 祸如是也。以无欲然后君子,而小人之为小人也,依然行
其贪邪,独执此以为君子者,谓`不出于理则出于欲,步出于欲则出于理`……此理欲之辨
适成忍而残杀之具,为祸如是也。”
——《孟子字义疏正》转《性张力下的中国人》268恰又逢此时妓女行业的整体素
质下降,无法满足文人对风雅的要求,那些身负才技、“天真烂漫”的伶人便成了文人追
逐的对象。甚而出言“最不解令人好女色则以为常,好男色则以为异。究竟色就是了,又
何必分出男女来。好色
而不好男,终是好淫,而非好色。彼既好淫,便不论色,若既重色,自不敢淫。” 可以
说,乾嘉朴学与狎伶同期达到极盛,决不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这是自晚明即开始的求真
之风经过长期的沉淀发展而带来的,人们思想上的解放。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恋爱是一个恋爱双方彼此发现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应该说,
在由交游妓女到狎伶的转变之初,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这些官吏或文人在与艺人交往的过
程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并为自己能参与这种追求而感到自我欣赏。因此,在这部分
人眼中,一个情字甚是
了得,而对于性别反倒是模糊了。如福柯所说“照他们的思想方式来看,人们之所以可能
对男人或女人产生欲望,只不过是天性植于人心之中的那种对`美`的人的欲望使然,不管
其性别如何。”
当然,有人可能会为我举出很多材料用以证明同性恋的渔色目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应
该分开来看。
首先,众多关于渔色的材料所记,均是狎伶之风流行之后的事,这是流行的结果,是
人们在狎伶过程中又一层次的要求。其次,在众多只以渔色为目的的狎伶活动中,主角都
是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这就是下面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经过官吏和文人的哄染,狎伶逐渐被社会普遍接受,进而成为在当时,妇女大唱节烈
的环境下,男子发泄的另一个途径,并且出现了畜养娈童的现象。如《品花宝鉴》中的潘
其观老爷。他那悍妒的老婆决不许他寻花问柳,狎伶却是不理。我认为,这部分人应该不
能算作同性恋,因为在
他们的行为过程中根本看不到同性恋中的那种同志关系。比如在《品花宝鉴》中嗣微与亮
轩,“两人说说笑笑,喝了几杯酒,嗣微道:`今见大哥有一个五尺之童,美目盼兮。倘
遇暮夜无人,子亦动心否乎?`说一句话说到亮轩心上来,便笑道:`这小童倒也亏他,驴
子、小妾两样,他都做
全了。`嗣微道:`奇哉!什么叫驴子、小妾?吾愿闻其详。`亮轩道:`我今只他一个跟班
,譬如你住城南,我住城北。若有话商量,我必要从城根下骑了驴子过来。有了他,便写
一信叫他送来了,便代了步,不算驴子么?我们作客的人,日里各处散散,也挨过去了,
晚间一人独宿,实在冷
落得很。有了他,也可谈谈讲讲,作个伴儿,到急的时候还可以救救急,不可以算得小妾
么?`”
如此看来,这部分人的行为目的只是泄欲,而谈不上什么同性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