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找回帐号|登录帮助

921|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复制链接]

老顽童

版主 Rank: 9

大众审核员

[ 1楼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03-06 08:44发布于 03-06 08:44 较早前 |只看该作者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老顽童

版主 Rank: 9

大众审核员

[ 2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11-03-06 08:45发布于 03-06 08:45 较早前
二月初二,旧时称土地诞辰。人家食油煎年糕,称“撑腰糕”,以示即将开始农事,需强健身体之意。海宁一带称此日为“萝卜生日”。据《古禾杂识》记载:“二月二日土地生日,俗食油熯年糕,谓之‘撑腰’。是日乡间下瓜茄诸菜种。庙中或醵钱奏乐一天,晚放花爆。”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每逢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这天又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 3楼 ]
发表于 2011-03-06 08:45发布于 03-06 08:45 较早前
沙发

老顽童

版主 Rank: 9

大众审核员

[ 4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11-03-06 08:46发布于 03-06 08:46 较早前
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这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 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农历二月二吃炒豆风俗的形成,据说和一则民间传说有关。相传武则天夺唐室江山以后, 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 内不得向人间降雨。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们怨声载道,不禁失声痛哭。司管天河的 玉龙不忍百姓遭难,喝足天河水,喷洒人间,拯救万民。玉帝得知此事,将玉龙打下了凡 界,压在山下,并立石碑一通,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 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玉 米和黄豆都是金黄闪亮,很像金豆。如将豆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 十传百,各家各户都炒了许多玉米和黄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龙身边。镇压玉龙 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这天,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金豆开花了,便收了 拂尘。玉龙这才腾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时,正是春雨贵似油的季节,玉龙不顾玉帝禁 令,又“哗哗”下起雨来。 此后,民间便形成了习惯,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有要炒玉米、炒黄豆

老顽童

版主 Rank: 9

大众审核员

[ 5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11-03-06 08:46发布于 03-06 08:46 较早前
历史传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编辑本段习俗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北方有个少儿剃头的习俗,少儿生来来的时候,或全发,或部分留着胎毛,等待长到六岁或九岁的时候,再二月初二这天,请舅舅把那撮头发剪下来,然后,亲戚朋友什么的都来祝贺。

老顽童

版主 Rank: 9

大众审核员

[ 6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11-03-06 08:46发布于 03-06 08:46 较早前
传承与发展


二月初二卖身节: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一个节日,起源于明末清初。 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 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 东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这个奇特的节日, 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在东坑, 有“卢家地、谢家田”的著称。连接寒溪江畔,一条青鹤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货船常到东坑。东坑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转码头。蚕桑种养、庶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 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蟀寮,连绵一片。其赌馆、烟馆、妓馆昌盛,省港粤剧红伶濒临东坑闹市, 载歌载舞, 灯红酒绿, 人称为“小澳门” 。特定的运输环境, 特定的农耕需求, 谱写成了一曲“ 二月初二”的颂歌。

编辑本段二月初二卖身节的传说


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 有一姓卢的大户, 赶着清明之前开耕,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 在塘唇村前, 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自此之后, 形成习惯, 没有田地的青壮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 坐在塘唇村前的围篱上, 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 以示“卖身”,出卖劳力, 等待财主雇请。有田地的财主, 就在这天, 到塘唇村前, 挑选“卖身”的青壮年、放牛仔, 一雇就是一年, 这就叫 “卖身”。 接着, 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这天有天上仙人下凡, 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 《“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 所以,“卖身节”也有人叫“遇仙节”。越传越神奇, 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 小河岸边、木桥两侧, 人山人海, 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 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 近者周边乡里, 步行而来, 说要遇仙, 真是盛会空前。走时, 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品带回去, 以示遇到了仙人, 带回去好运。明清以来, 一直至今。 几度沧桑, 东坑“二月初二”名为“卖身节”,又名“遇仙节”,后改为“翻身节”。近年来, 改名为“欢乐节”,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 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过欢乐节的人们, 都希望在这一天, 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 带回去一身好运。

风尘奇侠 Lv3 Rank: 3

QQ

[ 7楼 ]
发表于 2011-03-06 12:11发布于 03-06 12:11 较早前
什么跟什么,看不懂~~

布衣平民 Lv1 Rank: 1

[ 8楼 ]
发表于 2011-03-06 12:38发布于 03-06 12:38 较早前
我们这边没有“二月二”这习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禁止发布无意义内容,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