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帖回帖
- 38 / 80
- 在线时间
- 50 小时
- 本人年龄
- 青年(29~34)
- 喜爱年龄
- 中年(35~45)
- 所在地区
- 浙江 宁波
- 同性角色
- 0.5(1/0)
- 我的身高
- 未补全
- 我的体重
- 未补全
布衣平民 Lv1
|
浏览文献不难发现研究同性恋的文章多如牛毛,而注重研究双性恋的文章却比较稀少,可以说没有多少人认真研究过,人们往往认为所谓双性恋不过是假冒的、虚幻的、病态的。按照金西的说法,其实每个人都有双性恋的潜能呢,应该说具有双性恋倾向的人比同性恋还多。具有双性恋活动的人完全可能是真正的异性恋,如《红楼梦》里的薛蟠那样的喜欢兼玩相公的人;当然他(她)们也可能是实际上的同性恋。
本来男女两性是对立的性别,彼此之间似乎应该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一个人却能对两性都表现出性兴奋,这种不和谐的二歧性显然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容易引起冲突。这些人往往经历困惑和痛苦,因为生活在一个掩盖了真实性取向的暂时的或过渡的阶段(假如是同性恋);或者说这只是用来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否认真正性取向的挡箭牌。要想真正了解双性恋就要抛弃对人类性行为的固有的偏见(似乎只有一定的方式是正常的或可以接受的),一定要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理解它。就像许多实践SM的男女更多关注的不是对方的性别而是对方是否是一个潜在的主宰或服从的伴侣。
一个难点是能否准确说出双性恋实际存在的比例,只能推测。其部分原因是如何定义双性恋?不偏不倚的、行为完全等同的双性恋恐怕极为少见,这样的概念应该说太狭隘。那么就要从性吸引力、性行为、性幻想、情绪偏好、社交偏好、自我认定、异性恋/同性恋的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或者去自我认定。若仅按性幻想和性吸引力来考虑和推断,那么比例可能相当高。按照金西1950年代和亨利1970年代的调查,绝对异性恋占男性的75%和女性的85%,绝对同性恋占男性的2%和女性的1%,约25%的男性和约15%的女性属于双性恋或部分双性恋。自我认定的双性恋显然比行为的双性恋要低得多,在自我认定的双性恋者中显然比自我认定的异性恋具有更高比例的双性性行为和性吸引力。没有资料表明女双性恋比男双性恋更多,不过女同性恋比男同性恋更容易与异性结婚,男同性恋在婚姻内的时间和婚姻满意度要多于女同性恋。
双性恋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
1.大多数双性恋首先确认自己是异性恋,而到了成年后才认识到自己是双性恋。有些终生同性恋者到了婚后或中年自发地发展出异性恋的兴趣,变成双性恋。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以后的调查中有所增加。女性不像男性那么容易表达自己的双性恋倾向,比如说她们的婚姻纯粹是社交相似性的一种安排,其异性恋的部下往往屏蔽掉了其真实的双性恋自我认定。
2.遇到两性时的性兴奋性相当,但是双性恋男女会报告说他们与女伴在一起时情感方面更满意。
3.更容易与女性进入爱情或更加关注与女性的感情,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和两性发生感情的。有趣的是有些男同性恋者会说性行为更倾向于男性,而感情更倾向于女性(以其性偏好来定义性取向)。有些女同性恋却认为性吸引力对男女都一样,但是情感的满足则来自女性(以情感偏好来定义自己)。也有一些女性双性恋者认为性吸引力更多地来源于男性。
4.双性恋男性认为他们与男性关系的维持时间要短于女性。而双性恋女性认为她们的性伴侣数目少而与男性女性关系的维持时间基本一致。
5.许多双性恋者报告说他们注重和受到吸引的是某些人的特定的气质,而非性别本身,它超越了性别。有些女双性恋会说,她们从男性和女性相关关系中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些资料来源于婚姻内的女双性恋者,她们中的不到半数的人在婚前就有同性恋意识,不过许多人是在婚后才有性行为和性幻想改变的。许多妇女,不仅行为而且性吸引力和性幻想在一生中都可以有所改变。参与换偶行动的一部分女性是在换偶活动中的同性性活动场面之前就已经有同性恋幻想或性吸引力,但是大多数还是在这样的同性性活动之后才有同性恋幻想或性吸引力的。对于不少妇女而言,幻想的发生是在愉悦的行为之后,而不是提前发生。
也有些人从来没有搞明白自己究竟是何种性取向。也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和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