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帖回帖
- 8 / 13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本人年龄
- 青年(29~34)
- 喜爱年龄
- 无年龄要求
- 所在地区
- 上海 静安
- 同性角色
- 精神恋爱
- 我的身高
- 未补全
- 我的体重
- 未补全
布衣平民 Lv1
|
千年古刹的钟声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阵阵节律的木鱼声犹如敲在我的心坎上,还有寺庙僧人诵经的呢喃唇动也一直闪现在我的眼前。一个月来,我的思绪总萦绕著佛门与红尘的缘,令我无所适从,感到的是无法自拔的迷茫。
端午时期的R城,恰是进入黄霉雨季,连天遮地的雨雾弥漫成一片烟浩的灰色,整个城市仿佛是从水里捞起般的充满了水气,就连床上的草席也是潮湿得粘乎乎的,偶尔来休假疗养半个月,就碰到了近10天的下雨时候,说不出的一种无奈,正所谓天意难违。几位一起的同事相邀去登G山,游古迹。我不是喜欢游玩的好动之人,只是知道那山是因为有了这座寺庙才名扬四方,那寺庙也因为这座山而成为游人流连的佛门圣地,所以一直有一种向往,想去一拜法力无边的菩萨,祈求佛给我力量,解脱贪婪欲望带来的精神烦恼,让浑浊的灵魂在佛光的普照下回归纯洁的宁静。
或许是我的虔诚感动了上苍,那一天尽然会是突然的放晴,汹涌的铅云霎时消散,艳阳高照的蓝天,无垠的清澈,驱车来到山脚下,一行5人,开始了登山的跋涉。临近中午时分,才到达山上,同事们忙著欣赏风景和拍照,而我则是径直往那颇有几分雄伟的古寺走去,急切地希望自己走进禅院,走近菩萨。
不知那日是寺庙的什么日子?印象中的佛门是清静之地,今日却是人头簇动,穿梭著众多的善男信女香客,我挤进人群仰首张望,上百号的僧者着一色的袈裟,整齐地列队站在大雄宝殿的厅堂中央,悠扬的法器敲击声和着笃笃的木鱼声,众僧们闭目合掌,口中念念有词地诵著佛经。虽不知他们念的是什么?但为出家之人对佛事礼仪的一丝不苟而敬佩,为僧者身在禅寺,心系苍生的保佑而感动。
烛光映照得香案台上的菩萨更增添了几分慈善的安详,袅袅的烟雾升腾缭绕在寺庙的上空,也给这座千年古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登山朝圣之游,我更关注的是僧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青灯古佛的生活中,他们是如何远离喧嚣嘈杂的红尘,抛却一切人世的欲望,置身清心寡欲,潜志修佛的无为境界。一直是我心中想要解开的谜。
穿过寺庙的侧廊,我独自来到后面的禅院,发现刚才法事中神情肃穆的僧人在仪式完了之后尽然是判若两人,他们尽情说笑著,显得是那么的轻松。他们似乎也发现了我的踌躇,便主动问我有何事由?我以诚恳的态度告诉了他们来由,原先一拥而上的群僧们立即就散开各自走了,流下了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僧者,听口气像是有一定寺职的长者了,他领我到了禅院的一个天台上,并热情地为我沏了一壶茶,他率先对我说“看我的相貌,似与佛有缘,”问我:“是对现实生活没有信心,看破红尘,想出家?还是对佛教文化有兴趣,想了解佛经?”我亦真诚地告诉长者,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吧。长者告诉我:“对佛门的净土之地不能想当然,其实,这佛门本身是朝着尘世开的,难免会有江湖污浊的熏染,出家当和尚的动机与目的也各不相同,有家境贫寒中被父母遗弃在路上的弃婴;有情感挫折赌气遁入空门的失恋者;有人生事业屡闯屡败的失意者,有心态方面排斥异性,逃避婚姻压力的同性恋者,有因父母请算命的算出孩子只有送到寺庙里寄养才能成长而爱子心切地留在寺庙长大的,而真正是为了弘扬佛学文化,潜心立志研究佛教的出家者是少之又少。长者还告诉我,现在的寺庙管理要比以前难管理得多了,出家者的心态不同,生活的表现也不同,加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影响,现在的僧人有玩电脑的;有听MP3的;有关心电视里播放的各种新闻内容;还有少数年轻僧者偷偷换了外装,私自去卡拉OK、唱歌跳舞的,领他也满腹疑惑:如今,这六根清净的佛门之地终究还是挡不住凡尘的世俗诱惑,僧群素质背景的多样性也使现在的寺庙管理难多了。好在佛会普渡众生,是仁慈、宽厚的,所有身心向佛的,菩萨都会伸出救苦救难的手来拉你一把的”。
长者的一席话犹如长夜的灯光,一丝一寸地透射到我的内心世界,让我真正零距离地了解了佛门世界,意识到出家当僧人,并不是完全可以解脱尘缘欲望的烦恼,一切还在于自己主观意念方面是否真正把一心向佛作为宁静淡泊人生走向的选择。我被长者的谈话所打动,正欲取出笔记本记下他的精辟语句,他叫我不要用笔记,而是要用心来记,我只得合上笔记本,努力地凭记忆去记住他的所说:“世界在快速发展,社会也在全球化,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独特的哲理文化对人文社会产生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政局,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中国的宗教也不是处在真空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宗教自由信仰的政策给了信仰宗教的民众宽松的环境,但宗教界的圈内人士,都存在一个自爱、自重、自我生存发展的问题,佛教的宗旨还在于尽自己的棉薄之力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慈善事业,亦是普渡众生,功德无量之举。特别是中国的佛教文化在世界宗教领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个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中弘扬佛教文化的课题,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不再为祈求吃饱穿暖而拜佛了,在高度增长的经济社会,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基础上,还要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在各种各样文化之中,佛教文化也是多样文化中的一项,正日益受到民众的关注,人们拜佛,是心态上对幸福期待的一种心灵自慰,是一种应该享有的人权,满足人们精神意念方面的要求,是宗教界业内人士修炼功德的义举,佛教事业不能断层,需要有后人去对佛经文化展开新的注释。”
长者的长谈,使我对佛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他接着又对我说“我打量你的相貌,透著善良的气息,是一个与佛又缘之人,假如有心投身佛门,定会在佛学文化方面作出建树的。”他虽然没有强求我出家随他那样,但他的一番厚爱之情还是让我有些蠢蠢心动,亦有些飘飘然。
同事的一再催促,我只好起身告辞长者,徒步下山。当我回望一抹斜阳下的这座千年古刹,佛的千手仿佛在召唤著我;那香客撞击寺里大钟所发出的钟声,还久久地在山涧回荡,震撼著我的心;而长者的话音更是掷地有声地触动了我的思绪。归途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沉思,仔细地梳理起这多年来,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太多太多的情感失落;太多太多的精神苦恼;太多太多的人际误解,都是欲望惹的祸,得不到的爱;不想要的爱,种种矛盾的纠葛,让我沉沦在苦苦的挣扎中,倍感身心的疲惫。无欲的向往是否意味著此生的解脱?似乎心里仍然一片迷茫。
车厢里的音箱播放著激情劲歌,震得我心一阵阵的发颤。因驾驶员是同事的好友,所以我也无所顾忌地问他有没有抒情一些的轻音乐?他立即打开车上的一个抽屉,里面有一叠的音带,他让我自己选,我在其中选了一盘台湾歌星费玉清的音带,里面有一首《尘缘》的歌,他熟练地换上我选的歌带,悠扬的旋律中,那天籁之音的歌喉唱道: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的旧梦中。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时无晴也无雨,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人间有我残梦未醒。漫漫长路,起伏不能回,人海飘泊叹尽人情淡泊,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清,任多少深情独向寂寞,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落。我的心情在这首歌的意境中尤为地不能自拔,说不出是受寺庙长者那些话的影响?还是被这首歌的深情所感染?车子载著我们不时就到了住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结束G山一游的。脑海里汹涌着波涛骇浪,促使自己老想着山上的那座寺庙,还有那寺庙里的僧人,眼前更晃动着长者的身影。
我真的不知道该否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重新作一次选择?迈入佛门就真的会是脱离尘缘的绝唱吗?面对古佛青灯和厚厚的经卷,就可以解脱所有的烦恼了吗?那舐犊情深的年迈父母;还有我爱的和爱我的那些朋友的亲情,都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迈出这一步,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走进佛门,并不是为了生存的活着,而是要在无为中有所作为,让生命的微薄能源为佛学文化的弘扬作出一些应有的贡献,直至生命的圆寂时,可以向佛交上一份完美的人生答卷。
哦!我向往无欲的佛门,亦对藏经楼里的经卷拥有著浓厚的兴趣,期待在解读佛经;弘扬佛学的出家之路上有幸与佛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