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朝夕相伴 于 2-8 02:07 编辑
XXX:
有的时候你应该好好想!孤独也许是自己营造的...正因为你长时间孤独,习惯了孤独....你应该好好想想了!!!
朝夕相伴:
享受孤独,因为孤独是生命的本质,我在孤独中快乐着……嘻嘻
XXX:
那我就问句 有谁喜欢孤独???自古以来~!!!
朝夕相伴:
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者与生俱来的。孤独与寂寞不同,它是生命哲学意义上的体验。即使有了爱,做为生命的个体,还是有孤独感的。
----------------------------------------------------------------------------------
觉得不过瘾,转载两篇周国平先生的论孤独:
《论孤独》
周国平
1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
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
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2
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
但解除孤独毕竟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扰乱了孤独,反而使人更感孤独,
犹如一种官能,因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3
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
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
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
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4
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
当然前提是:如果孤独是可以学会的话。
5
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
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
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6
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
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
7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
尽管注定孤独,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
上帝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
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8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憾。
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贫乏。
9
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
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10
一般而论,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长期的孤独往往是被迫的。
然而,正是在被迫的孤独中,例如牢狱和疾病之灾,有的人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强制的孤独不只是造成了一种必要,迫使人把被压抑的精力投于创作,
而且我相信,由于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
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的,而这正是孕育出大作品的重要条件。
不过,对于大多数天才来说,他们之陷于孤独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而是由于自身的气质。
大体说来,艺术的天才,例如卡夫卡、吉卜林,多是忧郁型气质,而孤独中的写作则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
只是一开始作为一种补偿的写作,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
另一类是思想的天才,例如牛顿、康德、维特根斯坦,则相当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以便保护自己的内在世界,
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地专注于意义和秩序的寻求。
11
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今日的许多教徒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宗教体验,一个确凿的证据是,
他们不是在孤独中、而必须是在寺庙和教堂里,在一种实质上是公众场合的仪式中,方能领会一点宗教的感觉。
然而,这种所谓的宗教感,与始祖们在孤独中感悟的境界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
真正的宗教体验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倘若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他的精神视野就未免狭隘。
尤其是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精神上的缺陷。
12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
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13
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天才的孤独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也是愿意有个好伴侣的,如果没有,那是运气不好,并非他的主动选择。
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
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
我们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的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爱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
14
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
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
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无聊是喜剧性的,孤独是悲剧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无聊属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属于社会性的人,孤独属于形而上的人。
15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
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
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
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16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
------------------------------------------------------------------------------------------
《爱与孤独》
周国平
1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
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
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2
有两种孤独。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
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
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
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
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
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
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
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3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
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
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4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
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
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
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
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
在爱与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现实的人间之爱不可能根除心灵对于孤独的体验,
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应该对爱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一旦没有了对孤独的体验,爱便失去了品格和动力。
在两个不懂得品味孤独之美的人之间,爱必流于琐屑和平庸。
5
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
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6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
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
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
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
周先生说的很透彻: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想起一句经典的歌词: 情到深处人孤独 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