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找回帐号|登录帮助

包含关键字 同性恋者 的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成都:同性恋者玩3P被强拍艳照 遭威胁抢劫 中同大杂烩 例文 2009-12-17 249252 换日以东 07-08 00:32 较早前
北科大女生遇害嫌犯自首 两人疑似同性恋者 同志文化 例文 2010-1-5 41419 月光の森林 06-02 20:08 较早前
韩国将向巴基斯坦男同性恋者提供避难保护 同志文化 例文 2010-1-5 11744 月光の森林 01-17 15:08 较早前
夏河和洛洛 (北京最红的男同性恋者) attachment digest 青同图片 lock 2009-7-2 7124231 蓝天白云下的白 2024-12-26 03:19
古希腊:男同性恋者是真正的男子汉! 同志文化 深海阳光 2007-8-16 3122250 沉默着 01-11 09:54 较早前
26岁亚裔同性恋者罗达伦当选美国市长 attachment 同志文化 例文 2009-12-8 102299 雨欢 11-12 18:25 较早前
雅安:高校同性恋者欲杀恋人 只因疑他不专一 同志文化 例文 2009-12-10 31660 活力战车 07-13 19:07 较早前
大陆:嫁给男同性恋者有苦说不出记者调查40名“同妻” 同志文化 醉生夢死 2009-12-22 135024 期望晴天 01-10 22:16 较早前
国际:阿根廷首都成全球同性恋者观光胜地 同志文化 醉生夢死 2009-12-15 11688 句芒 12-16 11:51 较早前
同性恋者知多少 同志文化 深海阳光 2006-9-3 813892 阿德哥 09-03 09:14 较早前
男同性恋者讲述感染艾滋心路 深觉对不起家人 同志文化 笑一笑 2009-2-18 72604 yj185140471 06-02 20:05 较早前
大陆娱乐圈著名同性恋者名单 香港娱乐圈50同志名单 同志文化 阿郎的故事 2007-5-30 10164135 快快好起来 2024-03-23 08:02
男同学自述:为填饱肚子,我与同性恋者性交易 同志文化 阿郎的故事 2007-5-12 1610926 qkqpqd 07-01 17:04 较早前
史学新书爆内幕:美国前总统林肯是同性恋者 同志文化 深海阳光 2006-9-5 1314499 西遥坡暗 2024-07-15 21:51
男孩炫富 被同性恋者“绑架”焚尸 中同大杂烩 例文 2009-12-24 42744 无情无义 12-09 06:15 较早前
中国古代“男风”与女同性恋者的性游戏 同志文化 深海阳光 2006-9-3 312042 旧金山青松 06-14 03:24 较早前
九成九同性恋者感觉很忧郁 同志文化 深海阳光 2006-9-5 197941 mzjdlbw 03-28 23:14 较早前
一个同性恋者的临终遗言 同志闲谈 皇政千秋 2006-10-10 277072 忘年的爱 08-31 12:09 较早前
美国的老年同性恋者 同志文化 瓜乡老头 2008-2-23 7541683 wapl2019 11-17 12:53 较早前
唐朝一对同性恋者的造反闹剧 同志文化 匿名 2008-7-12 63482 匿名 06-14 03:57 较早前

包含关键字 同性恋者 的相关日志

转载:佛教如何看待同性恋?
wanggong00001 2016-4-13 13:18
转载:佛教如何看待同性恋? 佛学苑 原始佛教 吉祥尊者 2016-04-08 15:39 我要分享 292 要控制自身的贪欲(资料图) 文:吉祥尊者 这里有两个题目,两个部分,一个是如何看待同性恋?一个是如何对待同性恋者? 我们先不要讲同性恋,先讲一下佛经中关于男女性起源的记载,最早的时候光音天的天神来到地球,那时他们没有男女性别,也不用吃东西就可以维持生命。那时大地很柔软,生长的食物很充足,到处都是,而且味道非常甜美殊胜。 天神们因为贪欲开始品尝食物,于是身体就开始变粗了,贪欲越来越强,功能一步步地退化,就有性器官的分化,出现了男女之别,然后男女的性行为就变成了繁殖的需要。大概是这样子的过程,我简单缩短讲,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经文。所以这种粗的欲乐是会让生命堕落的,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变成人们都认可的行为。 佛陀也没有说男女的性关系是不可以的。除了出家人要修梵行戒,在家人是允许的,因为生命还要延续,佛陀没有叫全部人来出家。佛教有四众弟子之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如果你要演出家人的角色就去出家,要演在家人的角色就在家。居士除了有些时候一个礼拜守一次八戒要过梵行生活以外,他还可以有夫妻关系,所以生命就这样延续下去,佛陀并没有叫所有的人来出家。 从自然界的因缘上来讲,没有全部人做同一个角色,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具备出家的条件和因缘,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男女关系对在家人是可以的。就是说,如果是合法的夫妻,不是邪淫,那还是OK的。因为它还具有一个功能,就是繁殖生命延续的功能,还有异性相吸的那个本质存在。 我们回来看同性恋,什么叫同性恋?有些只是同性之间的互相仰慕或欣赏,或者志同道合、臭味相投,大家喜欢在一起,这个没什么大问题,这只是投缘的好朋友,没有产生很强烈的执著,不归纳为同性恋。同性恋通常是指有性行为。就是男人和男人的性行为,女人和女人的性行为,这个有点问题。它是在不自然的情形下去做,比较脏,有些会患病,因为它不是在人体机能所许可的情形之下,这样子做就会产生很多的过患! 所以当心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会带来伤害、带来污染,或者会带来病,还是抵挡不住冲向前,那是怎样的一种烦恼?虽然合法夫妻也是烦恼,也是贪欲。但此贪非彼贪,程度上不同,好比对某种食物的嗜好与烟瘾酒瘾甚至毒瘾的不同。你喜欢吃木瓜、喜欢吃榴莲,这是没有太大杀伤力的贪;而抽烟已经伤害身体了还是控制不住去抽,这种上瘾的贪比较危险,会伤害我们的生命。同性恋的贪欲通常很强烈,无法控制,不可抵挡的渴望,甚至冒着种种的考验,千辛万苦一定要得到,这种贪的程度就不一样了,就变成一个问题了。 同性恋是怎么产生的?如果追溯到过去世的话,它的因都是跟第三戒,就是邪淫有关系。所以如果佛教徒发现自已有同性恋的倾向,应该想办法战胜这种很强烈的欲望。本来学佛就是要战胜贪嗔痴,那这种很强烈、很疯狂、不可抵挡的瘾,你是不是要战胜它?佛陀没有要求在家人要完完全全六根清净这么圆满,本来净化就是一个生命演变的过程,没有众生一步到位的。当能够修到看过去世的时候,会发现到很多人已经修过很多世,结过很多法缘,生命慢慢的转变、升华、净化。 很多时候是这样子的过程,很少一步到位,所以不要求你们一下子就六根清净,但是要尽自已的力量,努力做到最好,不要让行为越过一个界限,一个度。同性恋从因果上来讲,我们看到它过去就是因为不好的因,造成今生有这种潜伏的业的模式,这种倾向继续延续,会产生新的苦因,以后要受苦果。 我们做为佛教徒,如果有同性恋的倾向就要克制,要勇敢的停下来。最近有个人从老远的地方跑来见师父,希望师父引导他的方向。他是男同性恋者,因为这个强烈的性倾向把自己搞得极为憔悴,身心痛苦,还跟家人闹了冲突,自己受了许多委屈,痛苦不堪。后来他醒觉到这所有痛苦的因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自己的心。他下定决心战胜自己走出来,选择了修行的道路,很努力、很精进的修行。 我很佩服这个贤友,这是很正确的做法。所以佛教徒应该如何看待同性恋呢?我们知道这是不对的,如果自己有这种倾向,就要想办法克服它,战胜它,而不是说OK,怎么可以说OK,我们是说not OK,but try your best! 再来如何对待同性恋者?慈悲的对待,也要以平等心去对待!就像我们对待所有众生一样的对待他!我们说众生平等,但众生也不平等:他们的因缘不平等、善恶本性不平等、业不平等、资质不平等、勤奋跟懒惰都不平等,但是我们的心是以平等心待他们!这个要分的很清楚。平等心跟平等是两回事。平等的慈悲他们,因为不平等的慈悲建立在自我身上,因为有我才会有不平等,阿罗汉无我了,一定有百分百的平等心。 虽然慈悲待人并不是赞成别人的烦恼、别人的过错是对的,这是两回事,有机会还是要劝说。虽然同性恋、异性恋都是烦恼的作用,都是执取,但同性恋是更强的执取,这会让你堕落。合法夫妻的执取也要慢慢去超越,同性恋更是如此。 普通的烦恼与严重的烦恼对于生命的影响不同。就像是你喜欢喝果汁,喝了果汁你还可以驾车;但是你喝了酒就不能驾车了,就有危险了,所以它们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执取,但是带着某些执取,你的生命还能够继续向前迈进,有一些执取是直接把你拉倒,这种严重的执取,就是要用戒制止。如果不制止,它的恶性循环是挡不住的,所以这个是要很清楚的明白,它不是简单的喜欢吃这个那个的差别。我们要看清楚它的差别,我们才懂得怎么面对这个课题。 本质上来讲,大家都有烦恼、都有贪爱,烦恼都是苦因,导致生死轮回,所以面对别人的苦因,就算程度上比较严重,甚至超出了一个界限,也不应该有歧视、瞧不起的心,要体谅的对待。瞧不起别人,都是从自我的私心出发,违背慈悲的原则。所以佛教徒应该以平常心,慈悲心看待同性恋者,不支持他,但是也不打压他,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够支持同性恋是好的,但是打压也不好,要以法来引导,让大家都放下苦因。
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丹青:我真希望我是同性恋
xtgfss1069 2015-1-14 14:54
来源:中国网   文化名人兼艺术家陈丹青对于同性恋的理解和包容,其实也可以代表整个社会从上世纪80、90年代到现在看待同性恋群体的变化。其中他与纽约华美艺术协会主任周龙章的友谊、与费翔的相遇、参与亚裔同性恋游行花车设计等,这些与同性恋者发生交集的片段,使得陈丹青对同性恋者有与众不同的判断。   记者:在你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艺术家是同性恋,譬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陈丹青:你得问上帝,人间无法回答。科学家说:染色体XY的某种差异造就了同性恋。但这位同性恋会是达·芬奇吗?你去问上帝。   记者:你认为艺术家和同性恋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陈丹青:同性恋自古就有。希腊时期不必说了。近代西方艺术家长串名单是同性恋。譬如舒伯特。有资料说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甚至托尔斯泰,均有同性恋倾向。当然,最著名的,确凿无疑的同性恋艺术家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卡拉瓦乔。二十世纪人文艺术领域同性恋者更多:巴特尔、福柯、沃霍、罗森伯格、帕索里尼等等。著名政治人物中,美国八十年代公布了档案,那位“麦卡锡主义”当事人麦卡锡,也是同性恋。   在中国,身为同性恋的著名艺术家还需要求证,古代,郑板桥算一位,他的爱人出现在他的诗作和画款中,有名有姓,可惜我忘了详细。袁枚也是。他的《随园诗话》、《子不语》,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钱泳的《履园丛话》、明代沈德符的《敝帚轩剩语》,都写到同性恋,既不诧异,也不避讳,更没有谴责的意思。同性恋在中国历史中不是社会问题,东汉12个皇帝有8个是同性恋,或至少是双性恋。同性恋在中国似乎没有西方那么严峻的历程,基督教明确反对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罪。   记者:那你是不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直接反对同性恋的传统?   陈丹青:还是得请教专家。据我所见,你要是拿西方价值观道德观去套中国历史,会有问题。古代中国的道德禁忌当然有,比如宋以后的女性状况尤其压抑悲惨,但被现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过度渲染了,扭曲了。你可以看看荷兰人高罗佩写的《中国性史》,西方人非常惊讶中国古代的性观念这么宽容(当然,“宽容”一词就是西方概念),同性恋不会被治罪。从前书生上京赶考带娈童,据说解决性问题是原因之一,你瞧,中国人从来善于接受事实,利用事实。《红楼梦》也写到同性恋。相关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的时代,那种天真烂漫,今天的同性恋诗歌哪能比。我们会说:啊,好开放!可是古人哪有“开放”这一说啊。   记者:同性恋在生物学上是否违背自然的规律?因为从繁衍后代的角度看,同性恋肯定不利于生育。   陈丹青:正好相反,是这种说法违背了自然—同性恋才是真的“自然规律”:动物也有同性恋,有几种动物的同性关系比例非常高。人说:传宗接代是“自然规律”,可是“自然规律”这句话根本就是人造出来的,然后给同性恋扣帽子,兼带着也冒犯了“自然”。   记者:当你在看作品时,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同性恋气质吗?   陈丹青:不、不,我没有这种能力。但当我知道作者是同性恋,我再看,那些使他们和异性恋艺术家之间极其微妙的差异会显现。达·芬奇如果不是同性恋,他的画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不一样,或者,我不再会像知道实情前那样去看他。他太精微了。你去听舒伯特的音乐,有那么一种情绪—很难用词语去定义—譬如恐惧、希冀、疑虑、揣测……异性恋艺术家也表达这类情绪,但是不一样。你得敏感。同性恋的作品期待无限敏感的心灵。   但这样说会发生争议,会偏。用性倾向解释艺术只是途径之一。艺术是心领神会,人各有各的心领神会。当你知道“他”是同性恋,你很可能会被引领着走向感觉的另一层次。你看,同性恋对设计敏感,对差异敏感,对文字敏感。有篇文章,很抱歉我忘了题目和作者,指出现代文学史差不多就是同性恋史,作者列举的似乎是兰波、乔伊斯、马拉美、艾略特,这四位人物差不多奠基了现代文学,他们都是同性恋。   记者:为什么同性恋相比其他人会对造型有独特的敏感,细腻,多层次?   陈丹青:你设身处地想想看,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你会先对自己恐惧—如果没有社会舆论支持你,说:你是对的,你没问题—这时,你立刻遭遇一系列问题:父母知道了怎么办?同学朋友知道了怎么办?最要命的是,你爱的那个人知道了怎么办?很多同性恋会爱上不是同性恋的人—我爱你,但不能让你知道,你知道了,你就走掉了,多难的一件事啊!两人做朋友,上街、吃饭、待在一起,但心事重重,时刻瞒着,同时爱着。真的恋爱总有爱得最深最炽烈的阶段,可是你得瞒着,又克制不住。恋爱都会遭遇要不要控制,怎样控制的困难,同性恋尤其被这种困难折磨……在体验恋爱的所有层面时,我相信,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没有触到的深度。   这种敏感,这种不断不断地受挫、抑制、机敏、迂回……最好的出口可能是艺术。艺术也是爱,你整个儿交给艺术,艺术不会背叛你。   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拙劣的揣测,很可能是错的。恋爱,或者创作,是无比细腻的私密的过程。哪位同性恋愿意将这些层面玲珑剔透说出来?说出他内心经历的一切?这时我们可能会知道这种敏感为什么我们没有。   不过人一辈子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性问题。我不可能说:异性恋就不敏感。这不能变成一个公式。   记者:你个人是怎么开始关注同性恋的,是因为好奇?   陈丹青:不是,我出国前竟然从未听说过同性恋这个词。太无知了。小时候遭遇“文革”,经常看大街小巷贴着枪毙人的名单,前面是“现行反革命”,最后总会有一两个“鸡奸犯”。“鸡奸”?“鸡”?那时连什么叫做“奸”也不清楚,只知道肯定是男女关系,什么关系呢?没有人告诉你,我们没有生理课。   直到去美国,第一站旧金山,亲戚带我到处逛,路过同性恋酒吧,全是男人,亲戚说,那是同性恋—好像只有1秒钟,我立刻觉得“明白”了。啊!男人喜欢男人!我对所有“恋”都“同意”,真的,我真的在很多问题上天然地没有成见。   到纽约第二年我遇到真的同性恋了,一位在台湾长大的上海人,周龙章,纽约华美艺术协会主任。梅葆玖、张君秋、侯宝林、傅聪、马友友,所有你想得到的中国顶级演艺家都被他请过去在林肯中心受奖。他在纽约呆了30多年。我们在展览活动中认识了,变成好朋友,他大我一两岁的样子—男青年勾肩搭背,晚上睡一块儿,我想都不想的,年轻时插队,男女生不讲话,都是男生混一堆,亲昵打闹—娘娘腔,有人会不喜欢,可我会觉得好玩,我对异常的滑稽的人会好奇。他有娘娘腔,很自然,不掩饰,他不及我高,会踮起脚朝我走来,那种训练过的台步。他喜欢我,但我居然一点想不到他就是同性恋,我学不会揣测朋友,一路过来,哥们儿太多了。可是一年后他做了勇敢的决定,在华人报端公开自己是同性恋。   80年代初在美国的亚洲人这么做,是要勇气的。后来他和香港的张国荣、台湾的白先勇分别作为港台海外三地的同志代表出席香港首届同志大会。我真心祝贺他,钦佩他!你想想看,我们这些所谓异性恋敢于公开自己么?八十年代初一位上海著名演员被传说是同性恋,闹到法庭,可是舆论、律师、他自己,没有一个人敢说:我他妈就是同性恋!怎么啦?!同性恋不是罪!   没有。一句这样的话也没有!   记者:你觉得你的兴奋是因为参与了一个高潮迭起的历史时刻,还是真的对同性恋问题有兴趣?   陈丹青:重要的不是因为同性恋,同性恋在美国不是问题,我高兴,是因为亲身参加了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盛典。它来自悲痛的记忆:60年代格林威治的“石墙事件”。那时美国同性恋是被歧视被侮辱的人群,正是《断背山》的年代,当酒吧发生冲突时,有同性恋被人在石墙前活活打死。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立刻引发盛大抗议,随即波及欧洲各国同性恋群体抗争。从此同志们翻身求解放,直到石墙暴行日被国家法定为同性恋日,纪念无辜的死难者。到我参加游行那年,已经是有了三十多年历史的大庆典。   但是游行队伍每到下午两点多钟一定会停下来,包括路人,千万条手臂握拳上举,在当年死者丧生的时刻,默哀两分钟。六月已是大热天,你想想,延绵十几里大街,疯啊闹啊,忽然几十万人全部安静,在大太阳底下默哀—时刻一到,轰隆轰隆几十条大街又响动起来。   记者:那在游行里你表达了什么呢?   陈丹青:我什么都没表达啊,我想都没想就一直坐在花车上录像,根本不在乎别人把我当同性恋。我真希望我是,这样我可能会画得好多了。   记者:事实上大多数跟你相同年龄、类似背景的人都对同性恋反感。陈丹青:对同性恋反感的人也可能对其它事反感。有那么一种人群会对凡是他不认同的事物反感。同性恋问题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和天性。所谓意识形态,就是指我们事先被灌输的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那些意识形态强的人会对很多事物反感,包括同性恋。他甚至还没见到那个人,就会有一个立场,一种情绪,一种判断,伴随一整套例如“违背自然规律”之类大字眼,然后立即进入厌恶状态,谴责状态。我发现我不是这类人。   记者:作为艺术家,你是否主动去尝试超越这种意识形态呢?   陈丹青:我刚好生活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虽然中国开放得晚,但是今天大家对太多问题,包括同性恋,再不会像20年前那样看待,20多年前同志会被枪毙啊。我不知道要是早生60年甚至一百年,是否也会这么看待。我可能会同情,但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欣然地、毫无障碍地面对同性恋?我不敢说。人是社会动物,你没有这种意识形态就会有另一种意识形态。我不想夸大自己的天性。   记者:这些游行最打动你的经历是什么?   陈丹青:第三次大游行走到第5大道23街,忽然路边一对同志爱人加入近来,二十出头,那美国男孩一看就是耶鲁哈佛那类好人家子弟,穿着朴素的但是很贵的衣服,金白色头发,一副害羞的书生相。他旁边是个香港学生,显然也是好人家子弟,穿着女子的透明长睡衣,丝质的,黑色高跟鞋,很放肆的拉着爱人的手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第5大道非常宽,让我感动的是那个美国男孩的难为情,显然为了让他爱人高兴,陪着他,忍受众目睽睽……异性恋不也一样吗?爹妈终于同意了,公开见人了,一方可能害羞,另一方欣喜若狂!你知道,亚洲人再疯疯不过西方人,可是他大概压抑太久了,一年到头,人在那一天可以肆无忌惮,他也很文雅,很漂亮,歪歪扭扭踩着高跟鞋,紧握爱人的手使劲走,在两辆花车阵营之间的大马路上……最早看见同性恋接吻是在刚去纽约那年,12月31日,时代广场,那是一百多年的传统—几十万人在那里守岁,23点59分59秒,楼顶铁做的大苹果降下来,新年开始了,万众欢腾,狂呼乱叫,按传统,这一刻你可以跟任何身边的人接吻,二战后那位美国大兵见个姑娘一口吻下去,就在时代广场,要在别的街区他可能遭遇一记耳光……那天我没见任何人跟旁边的陌生异性拥抱接吻,但我目击好几对同性恋在密集的人群中紧紧拥抱着,旁若无人,嘴对嘴,深深接吻,好像电影慢镜头,好像永远吻下去的样子,这不跟任何一对深情男女一样嘛!第一瞥当然惊愕,我猜我那时非常窘,但随即我被感动了,啊,这是一件真的事情:重要的根本不是同性恋,重要的是他们彼此相爱。   我想这是一种教育,和我小时候天天在街上看见人和人暴打一样,是终生不忘的教育。   记者:你觉得他们的感情会像异性恋那么复杂,会有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陈丹青:可能更复杂。同性恋进入关系方便,性刺激的机会多,再狠的色狼也不敢冲进女澡堂子吧,同性恋却可以在澡堂相遇。但是他们出问题也快,男女恋爱有一恒久的目标,就是婚姻,至少假定走向婚姻,同志不然。还有一种情况:女子出现了。米开朗基罗同时是位诗人,写了好多十四行诗,其中有句意思是:我的爱人都被你们夺走了!你们这些女子啊!   记者:同性恋主题的电影《断背山》,李安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你觉得中国人是怎么理解同性恋的?   陈丹青:《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我至少看过欧美十部同性恋电影,比如80年代很轰动的英国片子《我美丽的洗衣房》,还有《莫里斯》,休·格兰特刚出道,演一位上世纪初的牛津子弟,在那种贵族式的书房里,下午,窗帘拉着,忽然他就和同学婉转拥抱、接吻,他那会儿也年轻漂亮,一缕头发垂下来。后来呢,跟《断背山》主角一样结婚了,留起八字胡,心里念着另一个人。   记者:你觉得异性恋电影和同性恋电影表达的最大矛盾或者最激烈的情绪高潮有什么不同?   陈丹青:你知道,咬住同性恋话题谈电影是危险的,你对同志主题不敏感,对异性恋主题也不会敏感到哪里去。恋爱都是隐私,描写恋爱不难,揭示隐私很难很难。即便是异性恋,从古到今那么多作品,未必说透。人的内心太复杂了,我相信生活总是比小说更意料之外,更情理之中。一万对爱人会有一万种爱情,市面上种种文字成天讨论男人怎样,女人又怎样,胡扯。我不写男女,不写爱情,大部分关于爱情的言论我都不相信,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 望我是同性恋
个人分类: love|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图片故事:8位出柜孩子的母亲
wanggong00001 2014-7-9 08:03
转载:图片故事:8位出柜孩子的母亲 众多有同性恋孩子的家庭被世俗压得喘不过气,不得不躲避阳光,蜷缩在角落。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有一些同性恋亲友已经或正试图走出“阴霾”,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同性恋群体,慢慢接受自己孩子的性倾向,并帮助孩子去探索新的生活。近日,记者采访了8位“同志妈妈”,听他们讲述孩子出柜前后的故事。浪漫妈妈来自河北邯郸,她不仅是一个“同志母亲”,更是一个呼吁社会正视同性恋的旗帜人物。她建QQ群,帮助同性恋者的家庭走出误区;她接受媒体采访,呼吁公众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她把自己的电话公布在网上,随时随地听同性恋者倾诉苦闷。所有这些,都源自她有一个同性恋儿子。“儿子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向我出柜,我不知所措,只是告诉儿子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你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都爱你。话虽这么说,但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在想,怀他的时候我到底吃了什么不该吃的药,让孩子变成了这样”。那时的浪漫妈妈还对儿子改变性倾向抱有一丝希望,她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生理、心理上会产生变化。然而事实不如她愿,儿子在大二的时候第二次出柜,浪漫妈妈这才接受了这个现实。之后,她想更了解这个群体,查资料,找专家,在网络上寻找同性恋孩子,询问他们的感受……这个群体的庞大让她吃惊。于是她萌生了帮助同性恋走出“阴霾”的念头。齐鲁网记者孙志文摄影报道 “儿子乖得很,安安静静、文质彬彬的,像个女孩子”,夏妈妈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夏妈妈来自河南郑州,是一名小学教师,儿子也是在大三时向她坦白了性倾向。“有一天他莫名其妙地说要告诉我一个秘密,他说他对女孩子没有感觉,我半开玩笑地问‘同性恋’?他竟然点头了,我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听了儿子的话,夏妈妈强迫自己保持平静,“我害怕给他压力”。然后,儿子打开电脑,搜出了他收藏已久的关于同性恋的文章和讲座视频,让妈妈看。“我根本看不进去,脑子里就想着儿子将来怎么适应社会,怎么才能不被人歧视……”那天夏妈妈一宿没睡,她一边流眼泪一边想孩子的未来。第二天,夏妈妈带着儿子去了小区后面的山上,在树林里两人畅谈一下午,没有抱怨,没有哭诉,只有倾听。“我不得不去接受,这是现实,何必难为自己、难为孩子呢”。 心雨妈妈来自潍坊,去年11月份,儿子向她出柜了,方式很简单,就是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妈妈,我是同性恋。”她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认为儿子是患了心理疾病,想方设法打听治疗的办法,后来才知道这是无济于事的。即使这样,她还是希望孩子能改变过来,“哪怕结婚生子以后再离婚呢”。一开始,心雨妈妈不敢告诉丈夫,那一段时间里,作为母亲,她独自承受痛苦。她曾经问自己:“为什么生了这样一个孩子,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上天在惩罚我。”而孩子的父亲知道儿子是同性恋后也变得歇斯底里,“让他去死吧”,紧接着抱头痛哭。半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的心雨妈妈谈起儿子的出柜经历仍会不由得掉眼泪,但这泪水仅是包容和理解的表现。半年来,她通过各种形式,接触到了大量的同性恋孩子,她更多地了解了孩子们沉默背后的压抑,她试图给予这群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木叶子妈妈的儿子自小成绩优异,家里上下都为此骄傲。后来,儿子如愿学医,本硕连读,本以为他的大学时光会安安稳稳的度过,谁知变故就发生在儿子大三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他大三期末考试的前夕,压在他心里的痛让他没办法投入到复习中,在电话里他告诉我他想休学,我再三询问原因他才说了真相……”。儿子就在电话里向妈妈出柜了,木叶子妈妈半天没缓过神,她当天驱车来到孩子的学校,日夜不离身地陪儿子复习考试。那几天,儿子向妈妈倾诉了很多,从与男生住同一个寝室的尴尬,到大学三年他都没有一个好朋友。“他从不去人多的地方,上课也呆在角落里,他知道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能融入群体……”说到这些,木叶子妈妈止不住泪水。 像其他姑娘一样,女儿结婚了,只不过有点晚,“女婿”一表人才,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挺满意,小玉妈妈很欣慰。直到有一天,一个电话让她坠入“深渊”。“阿姨,求你放过我吧,还我自由,你女儿是同性恋,我们结婚是作秀……”听了这个消息,小玉妈妈懵了,小玉爸爸突犯心脏病,卧床不起。原来,女儿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她一直隐瞒到结婚。她像很多同性恋者一样选择了用“形婚”的方式来面对世俗,男方是男同,她是女同,她想在父母、家人面前演一场戏。可结婚不久,男方的男朋友开始反对这次婚姻,无奈男方只好向石头妈妈坦白。事情“暴露”,女儿把这些年压在心里的话向妈妈倾诉,妈妈有所动容。“我知道我会试着去接受这个现实,这需要时间”,小玉妈妈说。 平安妈妈的儿子今年30岁了,在深圳工作。而平安妈妈和老伴儿住在沈阳。向记者讲述自己经历的过程中,这位妈妈的眼泪一直止不住往下流。平安妈妈说,儿子告诉她性倾向的第二天,她就接受了。因为想到孩子多少年都是自己走过来的,很心疼。另一方面,自从儿子向她出柜后,她也一直在忍受着心里的痛苦和担忧:“他父亲是三代单传。他父亲也接受了孩子的性向,但一直不接受孩子的男朋友。我们担心孩子将来年龄大了,没人照顾,担心他未来的生活。” 安然妈妈对女儿的出柜经历泰然处之,谈起这个她始终面带微笑。“女儿在初中时我就发现了苗头,那时她跟女生很亲密,和男生相处像哥们儿,但我没说出来。”女儿工作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向妈妈吐露了心声,“她说她喜欢女孩子,不喜欢男孩子,那时我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安然妈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很清楚同性恋人群的存在,她也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她并没有因为女儿是同志而诧异,反而是在女儿告诉她自己已经和一个女生处了好几年对象后感觉吃惊,“我竟然浑然不知”,她笑着说。 洛妈妈来自山东菏泽,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儿子只有16岁。她很庆幸儿子没能将同性恋的秘密隐藏太久,“因为他隐藏得越久,就会越难过”。谈及儿子的出柜经历,洛妈妈有些惭愧,“我偷看了他的QQ,他和朋友聊天时说他不知道怎么向父母出柜,‘出柜’?什么意思,我很好奇,于是我在网上搜,结果……”知道了‘出柜’的意思,洛妈妈当天就得到了儿子的证实,“他很坦白,直接就告诉我了”。正直青春期的儿子告诉洛妈妈自己对男生有好感,而不喜欢女生。洛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欣然接受了孩子的性倾向,“我们家比较民主,孩子是独立的,我和他爸都无权干预”,洛妈妈说。唯一让洛妈妈忧虑的是孩子的将来,“他会不会出入一些混乱的场合,会不会乱性,他将来要怎么结婚,怎么生育下一代”,这是洛妈妈最关心的问题,她也时常和儿子探讨这些话题。 2014年07月08日10:21 齐鲁网 孙志
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揭秘:屈原是同性恋 为楚王弄臣因失恋自杀?
wanggong00001 2014-6-3 12:20
转载:揭秘:屈原是同性恋 为楚王弄臣因失恋自杀? 人民网 朱绍杰 马薇 吴海敏 2014-06-03 07:16 1944年,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发表《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屈原为同性恋者”,引起学术界一片哗然并遭多人质疑。朱自清非常认同其观点,并请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参与讨论。 屈原 有同性恋平权运动者倡议将端午节命名为“同性恋情人节”,理由为屈原也是同性恋引发广泛争议。 腐女:“腐”在日文有无可救药的意思。“腐女”意指对男男同性之爱充满欣赏的女性,是一种有自嘲意味的自称。 屈原是同性恋者?——六十多年前一次学术讨论引出的疑问 2012年6月14日,一位叫喜力的网友在微博上公开倡议“将端午节作为同志情人节”,并列举出了端午节的历史、将其作为“同志情人节”的意义等,而其理由则是“屈原是同性恋者”,“屈原之死是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性社会学家方刚随即转发了这一微博,称“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屈原是一位同性恋者,并且因失恋自杀”,呼吁更多同性恋平权运动者参与到“为这一节日的‘正名’中来”。 有学者指出,“用这类的眼光解读经典文本很早就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们所言“屈原是同性恋者”的理由,来自六十多年前民国学界关于屈原的一次学术讨论。1944年,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屈原为同性恋者”,引起当时学术界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质疑。孙次舟随后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时,作家朱自清非常认同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参与讨论。闻一多于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文中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樁历史事实”。闻一多还进一步阐明了“断袖”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 从文学“基情”到“腐文化”的华丽转身 然而,这场争辩最终没有在学界达成公论。民国先生们大概怎么也料不到自己严肃讨论的学术问题,在半个世纪后,成了一个公共话题。同样让他们意料不到的是,从文学经典中读出“基情”,竟成为今天年轻人中的一种潮流。而这些追随者,自命为“腐女”。 对于不少人来说,“腐女”早不是新鲜事物,这个来自日本的亚文化舶来词,最初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意指对男男同性之爱充满欣赏的女性。诚然,“腐女”群体也有其自身的严格定义,但简而言之,她们的乐趣就是看到两位男性“站在一起”,就自行联想他们“在一起”。 “腐”产生于动漫。“当时我在看漫画,开始的时候以为主人公是女生,后来情节进入高潮以后,猛然发现‘她’居然是男的!当时感觉非常震惊,但也有所顿悟,觉得男男爱情也能接受。”一位名叫“mizuki”的资深腐女说。其实据RecordJapan新闻网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女性表示自己是看漫画、动漫以后成为腐女的。漫画在“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载体和催化剂的角色,并通过日本的“同人志展销会”,逐步发展出一批“腐漫画”和漫画家。 同时,“耽美”文学也是“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love)漫画上,并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型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腐漫画”开始进入中国大陆。1999年,中国第一本“耽美漫画”月刊“耽美季节”出版。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大量“腐向”的耽美网站应运而生。许多著名文学网站都有耽美专栏,培养了大量的耽美文学写手,更是促进了“腐文化”的发展。 腐文化,从小众文化走向大众娱乐 2010年,微博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四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设微博。随着某网站“微小说大赛”的进行,一大批“耽美向微小说”横空出世,并被高频率转发,这一事件刺激“腐文化”从一种小众文化向大众娱乐变身,甚至有成为时尚潮流的趋势。 “搞基”俨然成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的“娱乐运动”。从绿茵场上庆祝入球的拥抱,到经典侦探小说《福尔摩斯》同名影视作品中的搭档关系,无一不留给“腐女”丰富的联想空间。 “我知道你是个军医,刚从阿富汗因伤退役回来。你哥哥担心你,你却不肯向他求助,因为你看不惯他,也可能对方是个酒鬼,更可能他最近抛弃了自己的妻子。”神色冷峻的福尔摩斯在实验室中对华生说出这一段经典台词时,不少腐女都纷纷叫“萌”。这部由BBC出品的迷你剧将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著名人物———福尔摩斯和华生“穿越”到21世纪的伦敦街头。依旧是贝克街221B,依旧是“福华”的经典搭档,但是在众多的腐女甚至是普通观众心中,福尔摩斯和华生俨然从破案的“好拍档”变化为“好基友”,正如剧中赫德森太太所说,“我接受任何形式的家庭”。 由于“腐文化”的日渐兴盛,影视作品为了迎合消费口味纷纷“卖腐”,《新福尔摩斯》、《梅林传奇》、《妙警贼探》……一部部打着“好基友”擦边球的英美剧在中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和评价。其实这几部电视剧都是翻拍于英美经典:《新福尔摩斯》重新演绎了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梅林传奇》改编了亚瑟王和梅林法师之间的传说;《妙警贼探》则将莱昂纳多的经典影片《CatchMeIfYouCan》扩充成为三部60多集的电视剧。将经典加入新元素重新解读,是影视剧翻拍中常用的手段,新编剧们将改编的新作加入时下流行的“好基友”桥段,也只是一种“合时宜之举”。其实,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也好,兄友弟恭、情同手足也罢,这些“好基友”们,最终打动观众的还是人物或角色之间真挚的感情,其背后的文化,只是寄托着观者对美好感情的一种遐想和渴望。 实际上,“腐”的影响力已由虚拟世界扩大到更广阔的现实世界,甚至直接影响大众的思维方式。可曾记得过去男同学之间勾肩搭背的亲密动作?这在当下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这立即会被加以“基友”的称号。以前是异性走在一起会被议论,今天同性走在一起更像有奸情。“腐女”眼中,“基情”无处不在。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后现代时代,年轻群体自有“除魅”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从文学经典中读出“基情”。那些教科书中,和讲授老师一样板着面孔的古人也有七情六欲,甚至也有同性之爱。在他们看来,愁容满面忧国忧民的杜甫经常为李白写情诗,挑灯看剑梦回连营的辛弃疾还有个绯闻男友陈亮……这样,“腐女”们不再仅仅停留在“耽美”文学上,眼光已和民国先生们不谋而合了。
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返回顶部